9月9日上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第七次学习扩大会在行政楼201会议室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各学院院长、教学部主任集体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六专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第九讲“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第五讲“教育发展要走自己的路”,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就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进行了专题研讨,校长万健,副校长陈晓琴、缪克银,教务处处长王涛、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仲维庆、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娟结合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作重点发言。党委书记刘红明主持学习会。
万健认为,要真正理解并积极推动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要学懂弄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所说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的真正涵义,要把相关的政策要求、技术指标落实到学校项目化教育教学改革上,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到位,不能错误理解或者走偏方向。就此,他交流了对学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三点看法。首先,它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改革,不止于教学方法改革,是涵括了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其次,它将引起学校全方位的变革,从专业教学改革到日常教育管理,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围绕项目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研究;第三,它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作支撑,尤其要通过绩效奖励和职务职级职称相关考核办法的改革完善,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其成为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万健: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全方位的变革
陈晓琴以“服务发展、聚焦重点、守正创新”为关键词解读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的背景,分析了《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当前专业(群)建设着力点。她认为,项目化教育教学改革是类型教育的校本实践,是“三教”改革的有力抓手,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与校长。目前,全校上下必须形成共识,尽快解决改革遇到的梗阻性问题,合力深化推进项目化教育教学改革。
陈晓琴:项目化教育教学改革是类型教育的校本实践
缪克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数据分析的形式介绍了学校在“有人用”方面的实际状况,重点就“用好人”交流了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他提出,学校上下要统一思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要立德树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理实结合,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立足国际知名,拓展建学办校视野;要实现教研相长,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缪克银: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有人用”“用好人”
王涛立足教务处部门职能,结合学校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以“创新理念,一体设计,循序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为题,交流了自己对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什么,有什么问题,怎么推等系列命题的思考。
王涛:创新理念,一体设计,循序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仲维庆在对比分析国家、江苏省相关文件的内容、要求、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汇报了经济管理学院项目化教学改革概况,并结合本院专业设置和教学的特点,重点分享了关于建立面向全校的实训中心的思考和论证。
仲维庆:推进实训建设,为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基础
张娟以新开设的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从思路与目标、任务举措、预期成效和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分享了信息工程学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做法,详细介绍了学院在改革中采取的组建团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库、教学组织与实施、打造项目化教学工厂、加强保障等六大举措。
张娟:建成引领项目化教学改革、支撑智慧航海发展、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最后,刘红明总结讲话。他细致梳理了一年半以来,学校第三届党委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所作的四大顶层设计和推进实施的三大管总性工作,并指出这些已取得的工作成效能否成为学校向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于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实再落实。
刘红明指出,2021年既是建校70周年,也是党代会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的第一阶段的时间节点,能否完成党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第一阶段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将会直接影响到第二、三阶段。因此,对于确定的工作目标,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咬定青山,攻坚克难,一抓到底,取得较大突破。
对此,刘红明要求,每个党委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学院院长和教学部主任要带头排一排。一是排一排在今年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应该抓什么重点工作,抓出什么成效;二是对照党代会提出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学校发展规划以及本单位、部门、个人制定的规划,排一排自己今明两年应该强什么弱项,补什么短板;三是排一排到70周年校庆时,各自能拿出什么样的成绩单向校庆献礼,向广大校友、全体教职工交账,向党代会提出的第一阶段目标交账。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