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航海文化广场入口景墙内容经学院宣传部、航海系、轮机系、人文系部分老师研究,拟定了“航海文化广场景墙内容”,现公示如下:
世界航海史简介
人类的航海活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
西方最早的海上远距离航行是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驾舟从马西利亚(今法国马赛)航行到达易北河口。
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从镇江附近乘船航行至芝罘。从汉代开始向远洋航海发展,并以此构成了贯通欧、非、亚的海上航线。唐代则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船舶远航到亚丁附近。自宋代起,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罗经自差也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经过前朝的积累和创新,明代的航海技术达到很高水平。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高峰。
公元前660年,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伊地方筑起灯塔。约在公元前280年,在埃及北部亚历山大港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高逾200英尺的灯塔。
1420年,葡萄牙亲王亨利开办了一所航海学校。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船队从帕洛斯出发,向西航驶,抵达陆地圣萨尔瓦多,并由此发现新大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从圣罗卡出航,越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入太平洋,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1569年,地理学家G.墨卡托发明了圆柱心射投影图。1843年,美国船长T.H.萨姆纳发现了天测位置线;1875年法国海军军官圣伊莱尔提出了高度差方法。20世纪60年代初奥米加导航系统问世,1966年开始建台,实现了任何海域、任何时间和任何气象条件下测定位置。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自动标绘雷达的出现实现了雷达目标跟踪与信息计算的自动化,极大的降低的航海者的工作强度。20世纪70年代,以微处理机在船舶上应用为基础,发展出自适应自动操舵仪。随着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航海,各种航法计算、船舶定位、机舱管理、驾驶操纵均实现了自动化。
请广大师生对以上内容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公 示 时 间:2013年12月30日-2014年1月5日。
意见反馈电话:孙忠 86176154/86176149
基建处
201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