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展示部件

信息化教学,如何“从大赛到常态”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 16-09-02浏览( 1501 )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化教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辅助手段,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能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配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六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能感受到引进新媒体新技术引发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热”。但是,大赛的热潮过后,更为重要的是“消化吸收”,将每一波“信息化热”转变为教学常态,即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从大赛到常态”的核心能力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6年6-7月组织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普通教师、骨干教师、系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教务处长及院校长等3000多人,收到有效问卷1193份。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有如下表现:一是各级人员普遍认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水平一般;二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多数教师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但只是偶尔应用;三是教师自身最薄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四是信息化环境下实施信息化教学的难点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五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加大了教师工作量;六是目前开展信息化教学主要原因是教务要求。

 以上现状说明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是要有动力的,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正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直接动力。教师通过备赛、参赛,在参赛作品打磨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借助信息技术破解教学重难点,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大赛比的关键能力,也是“从大赛到常态”的核心能力。

 以2016年大赛设置的三个赛项为例,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的比赛内容分别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实际操作。显然,三个赛项比的关键能力都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而日常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也只有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借助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进行破解,把那些看不见、不易懂、记不住、听不明白、学不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去破解,让学习从难到易,从复杂到简单,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常态化需要行业信息化引领推进

 大赛毕竟是少数群体在做,如何才能将大赛作品的打磨过程转变为常态化教学过程?这需要行业信息化的引领,通过行业信息化的驱动,拉动专业信息化、课程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使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常态化。在此,以医疗行业信息化为例,说明行业信息化带动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过程。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医院里大大小小信息系统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原来只要1-2个机房管理员就能够维持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在如今庞大的医院信息系统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不仅医院信息化人才的数量极度缺乏,对其技能也有了新的需求:要能够了解医院的基础管理,熟悉医院信息系统组成、功能、流程和操作,能够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辅助开发、维护运行与日常管理,能够掌握常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还要能够进行日常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对应医院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信息类和卫生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对口专业。但是,目前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宽口径的,适合所有行业,面向所有企事业单位,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医院信息化的专业化人才培养需要,这就需要对职业院校的现有专业进行改革,催生符合医院信息化人才技能新需求的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而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向的细化,又促进课程信息化改革:从普遍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变成医院信息化专用的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从普遍适用的企业管理课程,变成医院管理课程;同时,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也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更新相关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了,教学改革也要跟上。信息化教学实施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教学实施、效果评测等。前三项是教学水平问题,要通过校企合作、名师带领、研究中心指导、发展中心培训才能够带起来;第四项是技术水平问题,要通过媒体制作中心和学校财力支持完成;第五项和第六项涉及到管理水平问题,需要教学管理、督导检查、专业建设等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同时,要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还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

 混合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常态化的典型实践

 大赛的举办拉动了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行业信息化引领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促使信息化教学推进的常态化,“从大赛到常态”带来的融合应用推动了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加速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教学微视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进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是目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在此,以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边际效用相关概念及其递减规律为例,解析常态化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明确案例教学单元内容。

 可以选择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函数、边际效用曲线及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作为教学内容。

 第二,明确要获取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弄懂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学习总效用、边际效用函数及曲线表示,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掌握边际效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三,确定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获取方法与途径。

 总效用、边际效用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说明、观看微课视频来获取。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能力目标可以通过问题驱动、课堂导学、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来获取。

 第四,教学实施与学习效果评测。

 首先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其次,带领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使其掌握总效用、边际效用相关概念、函数及二者的关系。再其次,采用概念、选择、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设置知识检测练习题,进行在线练习,巩固学习相关知识。最后,借助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解析所学知识。基于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将微课视频所学知识解析与推演。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观看微课视频以及在线的知识评测,掌握所学知识。如果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能直接解决,就需要借助教师的课堂导学、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综合以前所学知识,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导学的过程、参与的过程、自主探究的过程、协作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作者唐文晶系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8月30日第7版